2011.10.29 16時
最近在網路上閱讀了數篇有關佛頂山的報導文章和看到了數張相片,引起了我們的興趣,苗栗縣的好幾處有關宗教景點都是非常負有「聖名」,而此地命名為『朝聖寺』,自然得前往朝聖了。
苗栗是一處山城,仙佛群居,族群融合,儒釋道回耶各式宗派充分顯示敦親睦鄰一家親的和諧,也顯示各顯神通各取所需的公平競爭原則,一方面促進帶動地方經濟榮景,一方面帶給人們更多的心靈寄託態樣,不論多少傳說,不論多少逸聞,不論多少回應,我都對每一處的宗教景點裡的所有相關人員報以掌聲,有你們的執著心、企圖心,才能匯集廣大凡間分散的力量,建造一處比一處更宏偉、更怡人、更美麗的『景點』。
常言道,百聞不如一見,今天我們來到此地,我不能說是與想像中的畫面有落差,但也不能說是與想像中的感覺有迴異,因為,起心動念想來此地時,並沒有存著既定具體的想法;而來之後,最感覺滿意的則是看到老婆心情平靜地、悠閒愉悅地穿梭其間而不覺倦累,虔誠合十禮佛,虔誠小額捐款投入福田箱,一舉止,一投足,讓人體會見識宗教潛移默化的無形法力。
下午五點,梵鐘透過電子廣播系統響徹整個園區,晚課誦經時間到了,眾師父魚貫從各方寮房走進佛堂大廳,大廳裡供奉著五尊高大佛像,一位師父一眼看出我這位不速之客,一聲「阿彌陀佛」喚醒了我尚在四處觀望的表情,我連忙低聲請教:「請問殿上五尊佛像是如何稱呼?」 這位師父清楚地告訴我:「五方佛,就是東西南北中佛!」由於我還是看不清楚每尊大佛基座上寫著的中文漢字名銜,我也祗好複誦一次:「五方佛」,再仔細專注地視線直盯佛像基座上的諸佛名銜,祗認得釋迦牟尼佛,其餘法號皆甚陌生。但是我發覺這就是佛教多元性派別的融合表現。梵文漢譯經文與神佛名稱,對於我這「門外漢」真是艱澀難懂啊!
夜色微暗,我們帶著若有所思若有所得的心情離開朝聖寺,但也說不出所思為何?所得為何?迎著夕陽踏上回家的旅途,在車上,我心中所想的卻是......下一次...下一站...下一處...下一個...宗教景點,我會去那裡?
留言列表